本篇文章839字,读完约2分钟
婺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月26日报道称,石碑矗立在村门口,教育民众爱护生态环境。 此前,婺源县溪头乡上溪村民在水口林中发现了清代封山的禁渔蓝石碑。 碑高1.5米,宽0.8米,中间刻有鲱鱼池,两侧从月潭刻有大碌止和康熙三年孟秋月程远立楷书。 通过碑文,直观地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态保护意识。 现在,上溪村水口长出了20多株百年香樟。
水口林是婺源村的灵魂,在这里古人选择村子依山傍水建设,注重森林屏障和自然风景。 村子位于小河的北崖,以山水为背,顶住危险建造堡垒并自立。 这是清华镇上堡村的真实写照。 江湾镇下晓起村、段荆水和村溪汇合的地带、樟、楮、槐等十几棵古树保护村基。 在浙江省源乡虹关村水口建设龙门碇,提高水位蓄水于湖中,在湖畔培育了名木古树,培育了江南第一樟。 独一无二的是,赋春镇严田村水口矗立着天下第一樟,树荫覆盖着半亩多,古樟旁边长着高低树群。
婺源村水口林,决不允许砍伐,在当地村民的意识中,保护树是保护村、保护者。 不仅是水口,就连溪河两岸都允许植树造林,不允许随意砍伐。 段荆乡庆源村的詹姓族喜欢栽培枣树,枣花虽小,但开花时密密麻麻,远远望去灿烂若云锦。 现在这些枣树沿河而立,毫无损失,成了村子里的美景。
枯枝失去叶子,不能移动。 这是800多年前婺源县令为植树者朱熹在文公山立的禁碑。 公元1150年,朱熹回乡扫墓,亲自栽种了24株雪松。 寓意二十四孝。 现在,这些罕见的古杉群笼罩着天空,郁郁葱葱。 婺源民间风俗有建村、建房、生者、生日、成人、结婚、甚至死者、扫墓等植树纪念的古老传统方法。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如今,多亏了前人的生态保护,婺源山、水、桥、树、村的布局,形成了小桥、流水、人们的格调,田园风景如诗如画。 近年来,婺源恢复了建设生态文明、杀猪封山、生儿植树等古老流传的方法,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 目前,该县有国家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生态村20多个,进一步打响了中国最美的生态企业品牌。
/ h// h// h// h /
标题:“透过水口林看婺源生态文明”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ly/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