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0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要想发挥才能,必须通过这几个关口(记者手记) )。
这次招贤纳才把许多城市办理户口、发放住房补贴作为重要的政策手段。 户籍政策的放宽确实有助于人才的流动,但是落户后有那些新问题吗?
中部某市放开大学生落户限制,提出大学毕业生可以按市场价8折购房、租房,并与公司协商制定了大学毕业生最低年薪标准。 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这个城市去年的定居者人数增加了近6倍。 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速度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长率不协调,一些剩余的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由于收入低,定居半年后又离开了。
“政府设定了最低年薪,但只是指导意见,有些企业并没有实行。 ’毕业后,选择留在这个城市的小李说,作为行政文员,他发现月薪只有3500元,和其他城市的同学相比收入相差两倍时,他决定换工作。 “‘零门槛’的定居者虽然很有效,但由于没有迅速发展的机会,很容易让我们失望。 ’李先生说。
另外,承诺城市人才招募时会坐满,即使邀请后不管,支援政策也难以持续。 实际上,与吸引人相比,如何更好地利用剩下的人,在减少人才流失方面更为重要。 东部某城市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企业负责人介绍,该市猎头挖掘的人才平均年薪为60万元,人才引进年薪平均为20万元。 造成这种结构性流失的原因有城市环境和就业观念两个。 例如,该市的一位研究人员将一项专利全部研究,与省内公司协商转型,要求1000万元的价格,公司不断谈判,最后砍价到100万元还很多,认为无从下手; 东南某省的民营企业盯上了项目后,直接标价5000万元,项目落地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民营经济发育不充分,创新人才“流失严重”和科技成果“本地采购率低”并存。 另外,该市的年轻人喜欢看起来稳定的业务。 该人才管理咨询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同一时期,本市“市长公开热线”采用劳务派遣办法,聘用60名操作人员,500人申请,但为民营科技创新公司招聘人员寥寥无几,“即使有人才,用途也
各地竞争才有利于人才流动,为什么不让他们进行恶性竞争呢? 据在中部某科技园区采访,在园区创业成功、崭露头角的个别公司,在从其他城市得到“橄榄枝”后,向园区提出了更高的支援要求,不适应则攀登“另一根高枝”。 有时,“只留下感情”有点不及城市的“富人氛围”。
“从根本上说,人才流动良好,可以调动活力,所以做好人才工作必须考虑摆脱一地一带的优势,从优化社会资源整体配置的大格局出发。 ”东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认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是关键,如果某个地方有人才孵化的特点,应加强其特点,合理分担人才流入地和培养价格,建立创新共享成果的机制。 向中西部、东北地区转移人才,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
标题:“各地引才怎么不使恶性竞争?有地方扶持政策难持续”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9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