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68字,读完约11分钟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获得了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将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之中,是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从中华优秀文化与高校教育融合出发,本文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此外,高校毕业生是当前最受关注的人群,其思想和认知还不够成熟,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社会竞争时,更有可能产生一些心理行为问题。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成效,本研究对中华优秀传统知识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将上述因素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竞争,其在学习、生活和情感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难以受控制的问题,如果这种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将会对个体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生智慧、价值理念、道德理想、情感世界等内容,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丰厚的精神食粮。

(一)培养师生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从年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在青春中期,也是心理发育和成熟的重要时期,焦虑化和问题化现象对一些人的心理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其中,教导我们要善于自我检讨,在发现别人的缺点时,要“有则改正,无则加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教导学生做人要守规矩,讲诚信,这样未来发展道路就会越走越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厚哲学文化,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充实思想境界。同时,也是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之中的一个过程,从而给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心灵的滋养。而要想做能够塑造学生人格、品行的“大先生”,高校教师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建立起一种责任感,在任何时候都要注重保持好的专业形象。与此同时,老师应该真正地关心和爱护学生,细心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推动他们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回顾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程,我们会看到,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它是民族发展过程中最根本的、最深刻的、最持久的、最有生命力的元素。在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捍卫者和实践者。但是,现在有些大学生对新潮文化和外来文化充满了好奇心,缺少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和了解,容易会受到新潮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从而会在性格、情绪、动机和行为等方面发生不好的现象,同时也会加重学生困惑、迷茫等心理问题,而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他们却有塑造良好人格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研究,从中吸取最深刻的营养,为高校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培养良好心理素养奠定了思想根基,也为高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证。

(三)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

高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核心。高校办学宗旨是为党和祖国培育出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而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也是其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健全个性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德育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与阐释,使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内心浮躁,理想信仰不稳,已经是高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有志者事竟成”等德育要素,正是培养大学生们坚定自己的理想信仰的养料。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工作之中,以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全面提高。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取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学校自身的条件、工作观念等限制原因,很多学校只是在出现一些问题之后,才对其进行了处理。根据其工作规则,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事前的防范与发现要优于事后的干预。那么,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又该怎样选取具有较高社会价值的内容,对其进行“铸魂育人”呢?本文提出了高校学生在社会发展中要重视集体利益,追求精神境界,提倡仁爱和互助的观点。

(一)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

教育最根本的作用是建构学生的心灵空间,形成完整的个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所蕴含“积极进取”和“主动融入世界”的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和健全个性的塑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也是中华优良的传统美德,体现出了“孝”与“善”的精神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其中去,不仅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顺利,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

(二)培养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以和为贵”,重视建立并保持和谐的社会关系。和谐的人际交往对维持大学生的身心状态至关重要,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无可取代的精神支撑。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对很多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比如悲观厌世、憎恨他人等。与此同时,学生自己也会变得冷漠、孤僻,喜欢一个人呆着,从而对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比如,在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案”,曾一度轰动国内外,其原因就是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仁爱与和谐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伦理理念,"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明对人类交往的重要启发。将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纳入到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之中,有利于高校学生建立起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形成互爱互助的社会环境。

(三)重视自我帮助,培育积极的态度

培养学生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一领域有许多独特的内涵以及教育意义。“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对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进行了充分的阐释。春秋战国时代的军师,苏秦,一贫如洗,但不畏艰险,最后凭借一套行军之道,成功地说服了各大诸侯;西汉的宰相匡衡,小时候家里穷得连一盏油灯都没有,只能在墙上打洞,借邻居的灯光看书,这就是“凿壁偷光”;宋濂自幼出身寒门,在寒冬中苦读,终成“明初三杰”。这些在逆境中依然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史典型人物,他们的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养成一种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析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出了大量的教育素材,并把这些素材作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认识是学生进行知识重新建构与运用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既是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又是学生积极地接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习兴趣的必要先决条件。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积极构建中华优秀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关系,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其次,在课堂上,要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东西,使中华优秀文化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在此基础上,将心理育人纳入到教学大纲中,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置了个性心理学、心理辅导方法与策略、中医心理学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心理学选修课与实践课,创建了心理健康优质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心理学课程理论体系。

(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行动践行知识

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是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实现“知行合一”不可或缺的环节。将中华优秀文化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到实践当中去,把中华优秀文化渗透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活动当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作用,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大学生都会遭遇到情绪上的挫败感和思想上的困惑。这个时候,老师要指导他们去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这样才能防止出现意外。其次,可以通过开设剪纸、木雕、刺绣、国画等多种形式教学形式,让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爱好和兴趣范围,缓解不良情绪,并且在制作一系列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当中,还可以培养出学生优秀的人格。最后,学校应该组织一系列的校园心理活动,比如:心理情景剧、心理知识技能竞赛、话剧等,鼓励学生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学习和人生,提升自己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相融合,创造优良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高校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主要场所,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大学生个体的发展历程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其人格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等学校应加大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普及力度,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学校文化,与学科课程形成互补,扩大对学生文化的影响,为他们的身心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抖音等)的作用,及时地发布与中华优秀文化相关的信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让每一位学生和老师在校园里都能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情绪、态度、行为和人格。其次,在校园内,要大力打造包含中华优秀文化要素的“文化走廊”,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如专题讲座、校园竞赛等,并要经常举办一些科普类的节目,如《校园诗词大会》,让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体会到中华优秀文化的韵味,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与此同时,将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升其学习和生活品质,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

(作者:黄秋璐,单位:南昌职业大学)



标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2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