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12字,读完约11分钟
一、文化导入定义与内涵
1978年,美国学者约翰·舒曼首次提出了“文化导入”概念,并构建了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文化导入模式”。依据约翰·舒曼的文化导入观点,文化导入能够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成效,这一观点为我们学习外语提供了理论基础。关于“文化导入”中国也有许多研究学者提出了观点,首次在中国出现的“文化导入”概念的时间是1989年,赵贤洲在其著作《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提出了“文化导入”概念。基于赵贤洲的理论,也有其他学者提出了文化导入认知。比如,陈光磊(1998),把外语教学的文化内涵划分为语义文化、语言结构、语用文化三个层面。杨国燕(2008)认为,文化导入在外语教学中主要包括文字文化、语言文化、非语言交际文化、交际环境文化4个方面。各学者的理论思想对现阶段中国高校进行外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有利于高效地将文化导入外语学习课堂。然而,要探讨“文化”问题,就必须明确何为“文化”,并明确“文化”与“语言”之间的联系。铃木孝夫(1973)在其《语言和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把控制人们行为的各种原则中的本能和内在因素去掉,剩下的一种可继承的、不可更改的规则”。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文化在各个层面上都对人们的语言思维、语言体系、语言学习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产物,文化蕴含着人们认识和行动的法则。语言能够满足人类表现文化、创造文化和改进文化的需要,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文化现象,具有生命表现力,随着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语言和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无法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交际的作用,在语言交流中呈现出了文化特征,文化通过语言交流得以表达出来。民族文化、世界观、审美、思想等特质可以通过语言实现输出。所以,构造语言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而使用语言也需要遵守文化原则。
基于文化和语言的内在关系,再进行高校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则能够更加清晰其中的道理。首先要明白文化导入并不是文化认可,高校日语课程教学的文化导入指的是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认识日语、使用日语的同时,导入对方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社会背景生活方式等文化内容,这些文化包含了非语言、语言、词汇文化特征。从宏观视角来看,高校在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指的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认知;从微观层面来看,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实际是交际能力的引入。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在进行跨国家交流时,须尊重对方的风俗,充分了解了对方文化背景之后再进行对话,避免出现闹笑话的情景。交际文化包括语言文化和非语言文化。比如日本人重视与别人的和谐相处,关注别人对他们的看法,所以,日本人说话一般比较客气,给人有礼貌的感觉,使用的语言中多表现为敬语、附和性话语。与日本人交流,可以发现,他们不仅进行了口语表达,还通过双方的互动交流,了解到了双方的内心想法,所以总体来看日本人交流是比较细腻、用心的。比如当别人想要托付日本朋友做某件事情,而日本朋友不想做的时候,他们通常不会用“做不了”或“不行”等果断型的拒绝用语,而是使用“最近有些忙”“请让我稍微考虑一下”等话语委婉拒绝。所以,教师在日语课堂上进行词语意义和句法结构讲授之前,必须对日语的结构和意义进行深入的剖析,掌握这些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为日语学习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规范教学。
二、高校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学生提高日语表达能力必须经历三个学习过程:文字、词汇、语句。基于基本的日语语法学习和结构组合,需要深入了解日本文化。日语是日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反映出日本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人际关系、自然观、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不学习日语中所蕴含的民族思想,就无法了解日本文化,进而无法提高自自身的日语文化素养。日语的学习是理解不同文化的过程,如果把日语教学只是当作文字、词汇和语句的灌输,那么日语的学习就和文化无关,不仅无法提高学生日语表达能力,还制约学生们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不符合新时代下对培养外语人才的要求,影响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的养成。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日语课程教学,表现突出的问题在于,未能充分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且2018年颁布的新国标明确指出,必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忽视跨文化交际,则容易出现“文化干扰”现象,导致日语学习者学习效率不高。所谓文化干扰指的是,以中文为母语的学习者,在进行外语学习时会受到母语影响,将学习汉语的思维直接带入到日语学习课堂上,而对日语学习造成影响。“文化干扰”有三个特征:第一,习惯于套用本民族的思维方式进行外语学习;第二,缺乏非语言运用能力;第三,不了解外语所在民族的社会背景。举个最初级的文化方向例子,比如,“あなた”用中文的方式翻译可以翻译为“您”,“您”在中国通常是对长辈或前辈的尊称,但是在日本,“あなた”只适用于夫妻或恋人之间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你”,如果初学者不了解这一文化特点,必然会闹笑话。基于外语学习的文化干扰现象,在日语课堂上进行文化导入非常必要。此外,如若学生不了解外语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那么在学习外语时,可能会出现“文化错误”问题,“文化错误”不同于“语法错误”,比如,某学校毕业生想邀请自己的老师为自己书写一封职业推荐信,学生用汉语的方式“您能给我写一封推荐信吗”进行日语表达“推薦状を書いてくれ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か”,虽然在语法上没有明显的错误,但是这并非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换做日本人,他们会这样说:“推薦じょう状をかい書い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这就是出现文化错误的现象。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学习外语,深刻的受着母语的影响,学习母语的思维会顺其自然地被带入到外语学习活动中。由此可见,在日语教学课堂上应用“文化导入”的方法非常必要的,文化是跨越国际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也是进行跨语言交流的前提条件。森田良行——日本语言学家曾说过:“社会文化是语言的产生地,脱离社会背景、当地文化进行语言应用,其语言就不鲜活,也不真实。”所以,学习日语离不开文化导入,只有将日本文化背景、人们的风俗习惯带入课堂,才能创建生动的语言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高校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有效的文化导入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将文化导入日语课堂同样重要。基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有:
(一)解说法
在日语教学中,任课教师往往会提到一些诸如风俗习惯等相关的知识,以便向学生讲解所要表达的意思。尤其是在说起成语的时候。比如,老师要对“調子に乗る”(得意忘形)进行讲解时,需要先对“調子に乗る”的原意进行讲解,然后再讲解其衍生意义,才能让学生完全明白它的含义。这一教学方法就是日语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解说法”,又名“注释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式充分地运用了语言教育中一切可以使用的空间,力求使语言教学效果更好,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语言的含义,理解并应用它。“解说法”不仅能解释一些特定的文化现象,还能对概括的东西加以说明。就拿“愛嬌”来说,按照课本和字典的说法,“愛嬌”是“可爱”的代名词。不过,单凭这些,我们并不能确定它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查找“愛嬌”一词的语源学来找到答案。“愛嬌”一词,原为佛教术语,指的是菩萨面部的慈祥、神情的温和,后被用于指称性情温和、令人喜爱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根据词根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了解词汇的含义。
(二)比较分析法
对日语和汉语的异同之处进行对比,有助于对日语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比较分析法是发现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说明式对比”“道具式对比”和“事例式对比”三种方法。说明性对比主要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解释和说明来分析两种语言的异同;“道具”的对比主要是利用“牌”“图”和“表”等手段来实现的;实例对比,就是对所发生的事情、经验的对比。此外,学习日语文化,不仅可以将其和中国文化相比较,达到增强文化自信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将其与西方文化相比较。总的来说,对于日语学生,只要能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日本的社会文化,以提高日语表达能力,可以利用任意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教学。第一,“说明式对比”:老师在讲授一种称谓的同时,可以解释称谓的应用领域,并进行对比。以日语为例,“おばさん”这个单词在中国就含有“姨妈”和“姑妈”的含义,虽然“おばさん”这个词,在日语里是“阿姨”的意思,但其实指向的是年纪较大的中年妇女。第二,“道具式对比”,比如中国人邀请别人到家中做客,用的是“请进”两个字,日本人用的是“请上”两个字,而非“请进”。如果一个日语学生不懂日本住宅的门厅结构,是无法明白“请上”这个词的,此时,老师如若能通过图片、录像等工具,将中日两个住宅结构的区别展现出来,学生们就能够很好的理解“请上”一词的含义了。第三,“实例式对比”,比如,日语中的“はい”一字,老师们通常这么解释:(1)是(yes)、认同、认可。(2)指“正在听”“明白了”的意思。上面的描述对“はい”一词中文含义的阐述并不全面,作者认为应该用一个实例加以补充。例如,欧美国家对日本人常常有一种误会,认为他们只是口头许诺,而没有行动。这是由于欧美人将“はい”当成了“Yes”,从而导致了他们之间产生了误会。运用相似的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意义。
(三)展示法
高校日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导入,除了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的知识外,还要创造一种能够使学生“直接体验”到另一种文化的教学环境,“展示法”发挥的就是这种教学作用,能够为学生营造积极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环境交流中,进行日语应用。展示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了解日本民族文化和语言表达者的心理特征,对展示法的具体应用步骤:第一,可以在教室里放映一些日语影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日本人表达习惯;第二,模仿日语影片,设置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用日语相互沟通交流;第三,借助新媒体记录功能录制学生的互动视频,将其与影片中的人物表达进行对比,让学生清晰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针对性的提高日语应用能力。
(作者:智晓敏、游洪南,江西农业大学)
标题:高校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研究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2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