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1字,读完约3分钟
日前,ico被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公室等七部门公告叫停。 公告称,ico本质上是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行为。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各地金融机构将逐案讨论ico的后续处置并做出判决。 业内人士表示,及时取缔ico有助于遏制更大规模的非法融资行为,避免风险对民众造成更大的损失。
ico的本质是非法筹资
今年以来,ico的融资对象开始在我国渗透到大众市场,大量不具备抗风险能力、不了解区块链技术的分散型投资者蜂拥而至,积累了大量风险。
“目前,国内实际从事区块链创业的企业只有15-20家。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强调,真正进入商业应用行业的区块链项目不超过5家,已经盈利的项目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对区块链专家的调查表明,目前90%以上的ico项目有欺诈嫌疑。 ”邓建鹏表示,ico已经成为非法集资的手段。 这种创新的融资模式至今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对应的监管机构也未确定,启动ico项目无需监管机构批准。 大部分ico项目没有设定投资者门槛,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等多种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
因为,弄清ico的本质是极其重要的。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来看。 第一,ico是涉众型(公开募集)集资,向不特定的对手发行“代币”,该代币可以在指定的交易平台上以“t+0”式的集中竞价交易。 第二,ico是多层空手套白狼的把戏。 第三,ico是融资渠道。 禁止ico不是禁止区块链技术,ico只是区块链的应用。 第四,ico本身不是虚拟货币。
阻止风险的蔓延
邓建鹏认为,央行等监管部门插手的一个是及时打压泡沫,打击涉嫌非法集资的违法者。 二是向公众提示风险免受非法集资带来的冲击;三是在大量ico项目涉嫌诈骗的前提下,尽快停止ico,切断风险的蔓延和扩散; 四、要求代币融资和交易平台清理整顿,控制风险在二级市场的传导。
值得观察的是,央行等7个部门发布公告后,比特币等价格发生了明显波动。 据李爱君介绍,此次公告禁止ico行为。 目前,比特币等虚拟商品尚未定性。 这个比特币在交易平台上的价格波动不是公告本身,而是因为投资者对特币的认识和风险认知越来越合理。 虚拟货币是数字符号,目前各国都不承认其法律补偿货币的地位,其中大部分国家只承认其为数字资产。 例如,美国、中国等国家,由于其价值有风险,所以容易变动。
李爱君表示,由于虚拟货币是虚拟商品,其价值取决于招聘者、投资者等集团的认可,没有信用保障,也没有法律保障。 在整体环境影响方面,政策、法律等诸多不明确因素对其价格有重大影响。 在具体的交易制度中,没有升值和贬值,也没有交易时间的限制,虚拟货币的价格在短时间内急剧波动。 彭扬)。
标题:“各地金融办将对ICO后续处置逐案研判”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