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9字,读完约3分钟

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代农民工从农村涌向城市。 从那时起,春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春运承载了他们的乡愁和成千上万农民工对未来的希望。 据交通部门介绍,今年春运、江西旅客节后,回程的主要方向仍然是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走出农村的第一代打工者 如今都在哪?过得还好吗?(图)”

一年又一年,20多年的春季运输路上,留下了农民工的足迹。 许多从江西出发的第一代民工已经成家立业。 最近,本报记者深入采访了几个农民工的战斗历史。 他们来到城市,从青春走向中年,通过努力和变革留在城市,最终回家创业,但希望有更好的生活… …

“走出农村的第一代打工者 如今都在哪?过得还好吗?(图)”

小商店的经营者卢梅兰夫妇

一家4口在5平米的单间住了9年以上

吕梅兰在店里帮丈夫加工铝合金

南昌市大士院住宅小区有一家20多平方米的小店,店主李爱民和吕梅兰夫妇在这里奋斗了10年。

这让我想起了从农村外出打工,回到故乡开店的40岁的鲁迈因和42岁的李爱民。 他们夫妇的老家在永修县马口镇高峰村。 20世纪90年代,丈夫李爱民乘着打工的浪潮离开了农村。

我1995年去深圳学开重型卡车,那时开重型卡车比较赚钱。 李爱民说当时在深圳呆了一年失败了。 1998年,李爱民去西安打工,掌握了制作铝窗的技能后来到南昌。 2006年,他在大士院的住宅区租了一家临街的店铺。

店里只有五平方米的小房间。 那是吕梅兰一家住了九年多的地方,里面建着一张木制的床和阁楼。

我和丈夫睡在木床上,女儿和儿子睡在两个阁楼上。 吕梅兰说,去年6月,他们在胜利的道路上买了两室一厅的房子,现在一家人终于住在新房子里了。

回到故乡的创业者陈荣明

在外面努力18年,回到村子里开始家具工厂

陈荣明回到村子里开了一家家具厂

43岁的陈荣明出生于海湾区罗亭镇义坪村,年轻时靠父亲的手工劳动和家里几亩薄田维持着生活。 陈荣明17岁的时候打工,当时家里很穷,一家六口住的还是土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陈荣明在南京的很多酒店做厨师。 随后,陈荣明将南昌的瓦罐汤拷贝到南京。

父母上了年纪,一直流浪总是想家。 2008年,在外面战斗了18年的陈荣明关闭了南京的瓦罐汤店,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义坪村。

由于老家罗亭镇义坪村周边山林茂密,陈荣明出钱利用山林资源办工厂,主要完成定制家具业务,厂址设在义坪村内。 区和镇都给予优惠政策,运营工厂的头两年免税,这样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业务了。 家具厂启动于2008年,是目前拥有注册商标的品牌木业有限企业。 全年净利润已经达到200万元以上。

“走出农村的第一代打工者 如今都在哪?过得还好吗?(图)”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已经像我一样,那么小也可以出去打工辛苦,像家里一样作为企业家赚钱了! 陈荣明说。

标题:“走出农村的第一代打工者 如今都在哪?过得还好吗?(图)”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