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5字,读完约3分钟

原本是为了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商业环境评价体系,现在被异化为有利于一部分人的“生意”。

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信息发言人表示,许多城市以“国家”、“中国”的名义发布的经营者环境评价排名数量众多,一年可以收到7、8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排名”、“颁奖” 将来要和相关方面进行调查,坚决切断经营者环境评价背后的优势链。

“营商环境评价应不唯“榜””

经营环境评价是一种仔细衡量、反映各方面需求的科学指标体系。 年1月1日,《营商环境优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营商环境的行政法规正式实施。 《条例》以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便利的政务服务等方面为中心进行规范,以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经营者环境为目标。 其中,开展经营者环境评价是《条例》确定的重要措施,但《条例》中也确定“任何单位不得利用经营者环境评价牟利”。

“营商环境评价应不唯“榜””

由于疫情影响叠加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诉求,对地方来说,优化经营环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是未来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构建高质量的商业环境是纲领性的要求,是系统性的改革项目,意味着它涉及从治理方法到市场机制调整的各个方面。 对地方来说,为了在具体执行执行的层面上放矢,需要更明确的评价指标。 因此,一些人看到了其商机,试图为地方政府的改革转型提供处理方案,进而利用排名、排名的方法获利。

“营商环境评价应不唯“榜””

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连续第三年开展经营者环境评价。 评价体系涉及公司日常运行、启动选址、融资等多个方面,包括23个一级指标,从衡量公司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优质快速发展水平三个维度对城市经营环境进行全面评价。 例如,在年评中,相关部门仅公司问卷就发放36万多件,电话采访公司1900多家,深对公司200多家,调查核试验电话2万多件,暗访政务服务大厅320处。 结合电话验证、公司调查、大厅暗访、大数据智能拆解等多种玩法,可以比较完美地展现市场真实的声音。 很明显,这些业务和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在“拿钱定制”的排行榜上是不可能的。

“营商环境评价应不唯“榜””

当然,经营者的环境到底如何,本来不应该按照这些排行榜和排行榜来计算,能够感受到市场脉动和环境变化的公司,应该以是否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的具体经营行为来进行“评分”。 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公司的生存状况,公司活得好,排名垫底也无妨; 如果公司纷纷“用脚投票”,即使排名靠前,也无法证明任何问题。 这也正如发改委相关人士所说,给一个城市打分并不重要,实际上政府设计指标的目的和初衷就是通过评价来督促改革,通过评价来转变地方政府的理念。

“营商环境评价应不唯“榜””

立法前面已经说过,之所以有人以身试错,不仅是考虑到巨大的好处诱惑,也有新闻不对称引起的认识盲点。 因此,要切断其优点的连锁,不仅需要检举这部分的试错者,还需要对官方的评价体系加以越来越多的证明,如果有更完整、公开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死角的“生意”自然也无处可逃。

“营商环境评价应不唯“榜””

[/s2/] (作者:陈白,系统媒体评论家( (/s2/ ) ) ) ) )。

标题:“营商环境评价应不唯“榜””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1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