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5字,读完约5分钟
总公司上海6月11日电题: st被“放弃收购”的背景:制度变革改变a股投资逻辑
总公司记者潘清
资金净流出持续,股价集体下跌,一股以上跻身“一元股”——曾被许多股东视为“宠儿”的st股们,如今风光不再。
在st股“放弃收购”的背景下,从发行、重组到退市,一系列制度变革和完整改变着a股的价值观和投资逻辑。
st家族4股进入“一元股”阵营
5月24日,*st新股以“新都退”的身份进入退市整理期。 截至6月9日,新都收每股2.50元的报纸,仅11个交易日就出现了四分之三以上的腹泻。
在新都退居“断崖式”的日k线前,上海股东朱林军默默地抛出手中的st股,从自己选择的股票列表中删除。 “今后很少关注这样的股票,风险太大了。 ”朱林军说。
在a股市场上,更多的股东和机构和朱林军持有同样的感受。
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过去5个月中,st概念板块仅有16个交易日净流入,仅3个交易日净流入超过亿元,净流出超过2亿元的交易日达到26个。
遭遇了st股的“买入抑制”,不约而同地引起了股价的大幅下跌。 据机构统计,截至6月7日,两市73只st股(含停牌)中,进入今年以来股价下跌总数达到58只,超过9成。 其中,st股的6成以上下跌了2成以上。
年内股价“腰斩”的st企业中,*st昌鱼和*st宝实分别以65%和61%的累计下跌,位居首位,成为亚军。
截至6月9日收盘,进入沪深两市4个“1元股”阵营的股票均为*st股,分别为*st海润( 1.43元) ST锐电) 1.47元) ST重钢) 1.84元)和) ST新亿) 1.87元)
保壳重组也难以成为振动股价
对持续亏损、濒临撤出的st企业来说,除了出售房屋出售资产外,资产重组无疑是保护宝贵壳资源的惯用手段。 重组成功后股价将大幅上涨,这也是多年来st股“备受宠爱”的首要原因。
除因其他因素被st的1只股票外,每年实施退市风险预警的上市公司中有41家明确了重组计划。
但是,如今的st股们重组之路似乎不是那么顺畅。 据统计,进入今年以来,st板块中15家企业披露了重大重组若干事项的最新进展,其中完成数为零。 沪深两市宣布重组失败的几十家企业中,包括*st金宇、*st万里等徘徊在退市边缘的“戴帽”企业。
st股保壳之路受阻,与去年9月上市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版密切相关。
品今资产管理有限企业首席顾问仇彦英认为,该文件采取了完善重组上市认定标准、取消重组上市补助融资、延长股东股份锁定期等措施。 目前,新规对于治理重组混乱、抑制对壳资源的投机炒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即使是壳成功的st企业,市场热情也没有往年高。
在因争夺控制权而休整一年多后,*st新梅成功“夺星”,并于6月6日复牌。 期间,在上海综合累计反弹6%以上的背景下,st新妆首日非但未能迎来预期的上涨,反而经历了上涨27.77%后下跌0.26%的过山车行情。 第二天,st新梅无限下跌,8日小幅反弹后,9日再次下跌。
st美妆后惨淡的成绩,源于自身明确“无房地产储备,无房地产开发投资”,未来向“轻资产、重服务”模式的转变。
机制完全改变a股投资逻辑
事实上,重大资产重组变得艰难并不是st股“被抛弃”的唯一原因。
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股发行明显加快。 目前,年内有207家企业获得了ipo“准生证”,合计募集金额超过千亿元。
新股供应的大幅增长给a股市场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另一方面,新股上市后的连续套现交易天数从2月的13起逐步下降到5月的8起,最近两周内189%的平均开盘板涨幅也与年的430%相差甚远。
另一方面,许多原本计划借壳上市的公司开始转战ipo,其中包括结束私有化后计划在a股上市的中概股。
另一个重要因素来自退市。 据统计,沪深两市现有近40家*st企业一季度持续亏损,处于退市风险“高危区”。 奄奄一息的新都退无疑为这个群体提供了悲观的榜样。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从目前的监管环境和诱惑理念来看,st股“翻身”比以前困难多了。 随着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借壳生态链将难以持续。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表示,要使以st企业为代表的“垃圾股”更顺利退市,必须打开ipo大门,堵住“借壳”“买入壳”的后门。
值得观察的是,st股集体下挫,进入今年以来,更多资金聚集在绩优蓝筹股,中小企业股集团也出现了“真实增长”和“虚假增长”的趋势明显分化。 这意味着从发行、重组到退市等一系列制度变革和完整引领着a股价值观和投资逻辑的深刻转变。
标题:“ST遭“弃购”的背后:制度变革改变A股投资逻辑”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