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6字,读完约3分钟
应对“闪存溢出”的压力,回避质押风险,反体制的要约收购……在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一言不合就停牌”的现象层出不穷。
尽管监管机构出台规定加以制约,但困扰市场的这种顽疾似乎未能根治。
据《数据门廊》统计,截至沪深两市至今,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约有270家处于停牌高的状态。 其中,近50只股票停牌90天以上。 “锁国”期间最长的*st新亿,连续停牌升值超过390个交易日。
上市公司停牌的原因无非是“计划重大资产重组”、“刊登重要公告”或“一些重要事项未公告”。 然而,业内人士表示,乍看之下自成一格的表象背后,上市公司有各自的动机。
例如,神雾节能控股股东神雾集团计划策划与企业相关的重大事项,以“存在不确定性”为理由,企业的股票从7月17日开始停牌。 在此之前的7月10日和14日,企业股价分别以跌停或接近跌停的价格报告。
应对“闪存崩溃”的压力,而且已成为一些上市公司规避持股平仓风险的工具。 7月17日,由于股价触及控股股东在中信证券担保的股票平仓线,欢瑞世纪从次日上市申请停牌。 此外,欣龙控股、银河生物等多只股票最近也因股价触及质押警戒线和平仓线而停牌。
停止再次发行股票是上市公司的常见业务,是基本权利之一,具有保证投资者公平获取新闻、防止内幕交易、防止股价异常波动等功能。 但是,在a股市场,停牌升值的随意性太大,已成为疑难病症之一。
在2007年6月中旬开始的罕见异常波动中,“千股停牌”与“千股停牌”齐名,大规模停牌,导致抛售压力集中在仍在交易的个股上,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下跌压力。
与此混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沪深证券交易所于去年5月同时发布新规,规范上市公司停止再发行行为,规定上市公司重要资产重组期限不超过3个月,除此之外,还包括计划管理权的变更、重大合同以及应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资产购买或出售、对外投资等其他事项。
但是,这个疑难病似乎没有至此根治。 随意性太大,此外,停高手续不规范、停高时间过长以及停高期间新闻发布不充分等现象屡见不鲜。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中国股市的国际化进程。
今年6月,a股第四次“突破”了msci,希望“过关”。 但是,在最终的缩小方案中,绿色电子、万科a等知名中国“白马股”因长期停牌而未被列为靶子。
在这位市场人士看来,在msci扩大a股全球指数权重的过程中,停牌问题仍有可能成为障碍之一。
实际上,“计划重大资产重组”这一部分停止升值的理由最终变成了“飘飘然”。 这是近期许多上市公司重新品牌化后遭遇下跌的首要原因。
在最近一周内,东诚药业、紫光国芯、万福生科大“变身”的佳沃股等10多只股票意外复苏当天下跌。
品今资产管理有限企业首席顾问仇彦英认为,在监管机构持续规范下,“谨慎启动停牌高,严格控制停牌高的时间”已经成为惯例。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上市公司以“重大资产重组计划”为由的止损行为仍然缺乏有效的约束。
财经评论家郭施亮表示,对上市公司任性的停牌高行为,虽然存在新卡停牌的制约,但缺乏较为有效的惩罚机制和实时监管措施的补充。
值得观察的是,上市公司停牌的随意性引起了人们对要约收购制度比较有效性的担忧。 (记者潘清)。
标题:“270只个股停牌 A股“任性”停牌几时休”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6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