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20字,读完约7分钟
“小离开家,老板回来了,乡音变了,鬓发也不会衰退”。 对高龄农民工来说,年老后如何落叶,是他们人生的下一个“歧路”。 努力多年,回老家后怎么找精神家园? 最近,四川、浙江、江西等多项调查显示,当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中老年返乡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
但是,无论是留在城市打拼的“坚守阵营”,还是已经回老家务农打工的“返乡阵营”,大部分为改革开放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年农民工还在一线,没有养老保险,难以就业,留下职业病等问题。
一些“留守”群体的生活很艰苦
目前,部分老年农民工仍在异乡城市“讨生活”。 记者走访北京、杭州等地多名老年农民工后发现,该群体目前依靠打工维持生活,从事保洁、门卫等职业,生活状况不乐观。
“这几年年轻人很少去劳务市场找工作,大多都在40岁以上。 》杭州海路劳动力市场工作人员董成宏表示,目前在市场内“逗留”很久的老年农民工,一般没有技术,文化水平较低,只能做很少的兼职。 “数量大概有几十人,结束后再回到这里。 ’目前,北京市虎坊桥、杭州市杭海路等老牌劳务市场已经成为老年农民的“集散地”。
61岁的河南人刘德全在北京丰台的建筑工地担任守卫。 今年是他出去打工的第27年。 一个简单的板房只有一张钢丝床和几件简单的家具、电器,既是值班室又是宿舍。 虽然和做快递员的儿子住在同一个城市,但是老人大多是一个人住。
刘德全说:“原来一起出来的乘务员,基本上都回家了。” 刘德全说,现在每月工资2600元,除去吸烟的开销,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能存1800元。 “趁还能做之前,为孩子和自己存点钱吧。 ”
在杭州三脚架打工的管阿强今年64岁,每天领100多块钱的工资。 “在工地上条件很艰苦。 有食堂,但一餐只有两个菜。 打工没有保险,所以我们很担心事故,”管阿强的女儿管丽君说。
“现在这项工作到今年8月底为止。 ”杭州的保洁吴小妹说:“如果单位没有再就业,我就去兼职。” 她说她留在城市的目的是帮助女儿照顾孩子。
工作难找,辞职靠不住
一些老年农民工仍然“滞留”在城市,往往是因为就近照顾后代、城市收入高等原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在“做与不做”之间犹豫不决。 “找工作难”“辞职无依无靠”使他们陷入“回去还是不回去”的困境。
另一方面,就业机会减少。 “快递、外卖、手机都不能用; 我在打工,一点也没见过新材料。 ”回答的一代农民工由于受到自身身体状况和文化水平的限制,被认为将来的工作机会会变少。 “‘不做’这个词每年都说,但总有一天必须要做。 ”刘德全说。
而且,城市生活价格的上涨会带来更大的压力。 管阿强说:“现在去买什么都很贵。 我期待一年到头都不生病。 ”。
另一方面,对回乡生活依赖不足。 管丽君说,父母现在回老家,几乎不能通过种地来养活自己。 “没有精神和技术,可以种植自己吃。 ”
“攒钱回家”是一些老年农民工的普遍呼声,无能为力。 社会保障参与度低,对下一代家庭养老能力的担忧让老年农民工没有安全感。 吴小妹说,自己没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回乡生活基本上要靠孩子养活,生病也没有人照顾。
而且,返乡融入当地社会也成了问题。 “我在外面20多年了,但回去确实有点不习惯。 ”刘德全说。
返乡群体的遗留问题未得到处理
除了保卫城市之外,这几年,老年农民工已经告别城市,选择返乡,但遗留下来的职业病和养老保险已成为亟待处理的问题。
今年56岁的王福刚,因为长年作为搬运者工作,7年前被诊断为重度腰中盘突出,被鉴定为残疾等级10级。 打工几十年的他因为缺钱住院,回到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龙湾村的家里休养。 年,他也想在福建漳州的一家公司打工,但被查出身体不适、肝病、胃病等问题后回到了老家。
“即使生病了,也要养家糊口。 ’现在,王福刚不堪任何繁重的劳动,在樟宜市的酒店做警卫,每月靠2000多的工资维持家庭生活。 “我妻子也有低血压,家里有孙子和80多岁的母亲。 家庭开支真的太大了。 ”
另外,记者表示,大部分第一代农民工没有为自己办理养老保险的意识,医疗保险也只是报销范围有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
“以前不想买养老保险,但现在有点后悔。 ’今年55岁的邓华是江西省宜春市的人。 他从1993年开始打工,2008年回老家在建筑工地散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 “为了全家人的生活,我不能休息。 ”
“每月的收入只够全家衣食无忧,我们夫妻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所以想自己创业。”邓华没有交社会保险,所以自然没有养老金。 这几个月,正好有朋友邀请他来附近的村子做养殖业生意。 “生意收入应该不错。 也许能维持后半生的生活。 ”
“回故乡只是一个开始”
“回故乡只是个开始。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卓认为,当前农民工返乡后可能面临一系列不自然的困境。 造成这种困境的首要原因是,他们是较早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当时教育水平低,技能培训不足,在城市常年从事低端劳动力密集职业,自己的人生可能没有长远的规划。 他们老了以后,很多人很难在城市立足,不得不选择回家乡这条路。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农民工的农民工剧增,此前由于农民工福利不完善而积累的心理混乱、现实困难、诸多因素可能引起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特别关注。 ”四川省农科院原副院长刘建军说。
刘建军认为,改革开放后较早背井离乡的一代青壮年农民大军,当时多为18至40多岁,而现在大多在55至70岁左右。 中老年农民工单身或举家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可以说“牺牲”了一代、两代、三代人——农村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子女留守居多,许多家庭难以子女收留、转学 在当时那样低工资、低保障、维权困难、困难甚至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工作,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建设和飞跃做出的巨大贡献,值得关注和照顾。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李云歌认为,作为城市“有缘人”,中老年农民工的感情长期未得到寄托,返乡后,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容易引发集体事件,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特别是很多中老年人外出务工者独自返乡,或者子女长年外出务工无法照顾,孤独感和无力感非常强烈,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李云歌说。
相关保障制度必须完善
接受采访的专家学者认为,要让中老年农民工能够返回并滞留,政府不能不足。
弄清中老年农民工的真实情况。 刘建军认为,要重视第一代农民工的数量、地域分布、分类结构、养老归宿、生活状况、基本保障等问题,并部署专项调查。
老年农民工的养老体系必须完善。 专家建议,国家应制定立法或政策统一全国农民工养老制度,大力统一和规范处理老年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福利等基本保障,使之全面覆盖,尽保证落到实处。
中老年农民工文化素质低,职业技能培训仍需加强。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卓认为,中老年人外出务工较早,自身文化素质低,部分工人年龄较大,技术也不够,回乡后缺乏相应的谋生技能。
让回乡中的中老年农民工参加农村的管理。 王卓认为,这些返乡的中老年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接受城市生活理念,思想见识上比较开放,可以诱惑他们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积极参与。 例如配置一点公益岗位,加入村民委员会等,使他们成为农村进步的“领导者”,发挥余热促进家乡的快速发展。
标题:“高龄农民工陷困境:留城从业难找 返乡退休无靠”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