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5字,读完约2分钟

高坑镇党书记刘家水:建设光电厂是治理矿山、修复生态系统的最佳路径之一。

维修工郭传忠:调职第一天,妈妈说终于安睡了。

郭传忠37岁,却在萍乡市的高坑煤矿工作了17年。

10月10日,分宜县分宜镇横溪村,俯瞰建设在废渣场的光伏基地,十分壮观。 分宜县将利用当地电厂的废灰坝,在废渣场建设占地2000多亩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本报记者徐铮摄影

郭传忠说:“我没怎么看书。 2000年,在高坑煤矿招聘时,瞒着家人申请,成为机械维修员。 ”。 他母亲听到消息,流着眼泪问。 “你从矿山下来,我每天睡不着,吓得好害怕啊。 你能不去矿山吗? ”

但是郭传忠在矿山工作。 “本想赚钱,但娶了媳妇就出去了。 ’郭传忠说,毕竟攒不了多少钱,下井工作很危险,所以一些村民也不想让女儿嫁给他。 我在矿山工作,半个月才回家一次。 工作中,在车间睡觉。 在视频中,儿子说:“爸爸,天黑了,你为什么还没回来? ”我问。

“转岗地上 矿工成光伏电工”

去年,被称为“江南第一煤矿”的高坑煤矿关闭,随之而来的是太阳能发电站的“种植”。 那年12月28日,太阳能发电站并网发电。 带着对“高坑”这个词的自卑心理,他调到了地上,成为了太阳能发电公司的维修人员。

郭传忠说:“以前,维修人员必须四处敲击,寻找哪里需要维修。 现在,它显示在电脑上。 根据警报所指的方向进行修理即可。 ”现场,发现同事没有手机,郭传忠点击鼠标进入远程识别系统,在第7区的某个位置发现了同事的身影。

“转岗地上 矿工成光伏电工”

“7.3万块太阳能电池板覆盖了560亩原矿井煤矿区。 ”高坑镇党书记刘家水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太阳能电池板说:“由于地面沉降,每两个月必须调整支架的高度。 这证明煤矿无法开展大型基础建设。 建设太阳能电站是治理矿山、修复生态系统的最佳路径之一。 ”

“转岗地上 矿工成光伏电工”

据悉,昔日的高坑煤矿已被太阳能发电厂覆盖,年发电量3511.90万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7375.08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5.64吨,可实现经济效益2180万元。

本报记者余红举

标题:“转岗地上 矿工成光伏电工”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7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