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3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央行网站消息,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举办了“绿色金融与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 中国人民银行总裁易纲表示,人民银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碳减排提供低价资金的一部分。 人民银行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正在探索系统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央行:逐步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 》据易纲介绍,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8万亿美元,绿色债券存量约1250亿美元,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位。 最近,市场主体已经发行了40头以上的碳中性债务,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央行:逐步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放眼未来,易纲认为,有必要在几个要点上推进事业。 第一,要用市场化的方法调动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资金,支持绿色经济活动。 到2030年,中国的碳减排预计每年需要投入2.2万亿元,2030年到2060年,每年需要投入3.9万亿元。 要实现这些投入,光靠政府资金是不够的,还需要吸引和激励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参与。

“央行:逐步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易纲说,为此,有必要做两项基础性工作。 另一方面是加强新闻的公开。 人民银行计划逐步建立强制披露制度,统一披露标准,推进金融机构和公司新闻共享,并在g20框架下,推进新闻披露国际协调的加强。 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分类标准是完全统一的。 人民银行即将完成绿色债券标准的修订,删除化石能源相关内容。 我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推进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统一。

“央行:逐步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在提供政策激励方面,易纲认为央行可以发挥作用。 人民银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碳减排提供低价资金的一部分。 人民银行还将通过商业信用评级、存款保险费率、市场操作抵押框架公开等途径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

“央行:逐步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第二,必须研究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从CO2排放高峰期到碳中和,欧盟需要70年,美国需要45年,中国只需要30年左右。 时间短,曲线陡,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突出,因此有必要督促金融机构尽快转型。

易纲强调,人民银行在金融机构压力测试中,要系统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人民银行已经每季度对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情况进行判断,鼓励金融机构判断和管理环境和气候风险。

“央行:逐步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第三,必须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 预计今年6月底,中国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开始运营。 有关部门正在就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建议逐步扩大碳排放配额有偿分配比例,金融管理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参与碳市场的管理。 彭扬)。

标题:“央行:逐步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1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