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37字,读完约10分钟
住宅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果,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果,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建筑业支柱产业的作用不断增强……。 8月31日召开的主题为“努力实现全民住房”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介绍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情况。
如何实现“全民有所居”的确定目标? 这个备受瞩目的发布会发出了许多重要的信号。 着手新的征兵,必须加快完善的住房制度,切实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目标已经确定,政策措施将精准发力。 “要努力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优质快速发展,推动改革快速发展的成果越来越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显著的实质性进展。 ”王蒙纹章说。
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系统
王蒙纹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住宅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情况。
一是住宅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果,建设世界上最大的住宅保障体系。 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8.9平方米。 累计建造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重新安置住房8000万套以上,帮助2亿多困难人群改善住房条件。 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基本上应尽保证,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将得到比较有效的改善。
二是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果。 年,中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3.89%,城市数量达到687个,城市建设区面积6.1万平方公里。 2019年,我国城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例均接近90%。
三是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历史性地处理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全面实施扶贫农村危险住房改造以来,已有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险住房得到改造; 同时支持1075万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贫困者、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阶层改造危房。全国2341.6万户档案卡贫困者实现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四是建筑业支柱产业的作用不断加强,从建筑大国走向建筑强国。 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2%,为全社会提供了5000多万个就业岗位。 项目设计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世界性标志性重要项目相继建成。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部长严跃进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发布会的政策决定与以前单纯从市场角度看的制度改革不同。 住房制度改革是否深入人心,除了古来流传的“房地产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目标外,惠及改革成果、推进共同富裕等也必须成为重要目标。 ”
王章指出,新时期新阶段对住宅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住宅和城乡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例如,住房矛盾从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 城市的快速发展从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变成了库存提取质量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等。
推动处理新公民和年轻人的住房问题
进入下半年,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再次被频繁提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市民和年轻人住房难的问题,是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而突出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这样说道。
倭虹表示,由于新市民和青年工龄较短、收入相对较少,购买住房和支付租金的能力较弱。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城市70%的新市民和年轻人都在处理租房居住的问题,但能支付租金的房子地段远,地段好租金贵,这已成为新市民、青年无法买房的现实困难。” ”
对此,不久前发表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快速发展的意见》的要点,提出了五项基础制度和六项支持政策。 这包括比较新市民、青年等群体的优势,确定保障标准,建筑面积通常以7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一地区、同质量的市场租赁房屋租金等。
“加快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是群众基本住房诉求的重要措施。 ’王徽章表示,近年来,住建部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紧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享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公租房最优先处理住房和收入“双补贴”的城镇家庭住房问题。 保障性租赁住房要点处理人口流入的要点城市特别是城市新市民和青年的住房问题。 共有产权的住宅,首要帮助有一定经济实力、买不起房子的城市居民改善居住条件。
二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 一是财税、金融、土地补贴政策,二是准入、采纳、退出、运营管理机制两个方面。
第三,建造了大规模的保障住宅。 从1994年国务院决定深化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到2007年,全国共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多万套。 2008年大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7800多万套住房,2200多万困难群众获得住房补贴。
王章指出,“十四五”期间,以快速发展保障性住房为要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努力实现全民居住。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表示,中国重视通过优惠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住房保障主体从政府中心向政府、公司、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转变,住房保障对象从户籍居民中心向常住人口转变。 “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以超出预想的高速走上城市化、现代化的道路,也无法借鉴同样的经验。 取得这样的住房保障成绩是世界奇迹。 ”虞晓芬说。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解师黄莹表示,目前老百姓的居住诉求已经得到初步保障,我国住房市场也将迎来居住服务数字化、产业化、质量化、都市圈化、机构化的热潮。 将来,随着我国住宅供给水平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健全,人们的居住环境有望进一步提高。
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顺利
住宅回归居住属性的基础在于“住宅不炒”,这是自年末中央经济实务会议首次提出以来,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核心逻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运行,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决策部署是精确、比较有效的,“下一步,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
记者整理发现,进入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一直坚持“房地产不炒”的定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全面升级,从严格到严格,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补丁”,严格堵塞调控漏洞。
从控制城市分布到控制近期城市向三、四线的转移; 从监管手段来看,监管框架基本稳定,少量新条款为辅。 监管政策主要以“升级”“补丁”的形式进行,目的是抑制投机交易,落实三稳定目标。 从调控趋势来看,今年多采用“资金来源”、“房价联动”、“限购”等强势调控房价的政策,注重结果,加大调控力度。
偃虹表示,近年来,住建部以稳定地价、稳定房价、稳定预测为中心,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事业。
一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房的定位,这是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基本遵守。 以此为出发点,不断牢牢捆绑房地产市场调控制度的牢笼,特别是牢牢捆绑防止“被炒鱿鱼”的方面,切实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二是落实城市主体责任。 城市政府没有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而是多项政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建立人、房、地、钱四位一体联动的新机制,城市为实施政策,根据土地情况,多次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并建立了监测预警和评估考核新机制,常态化开展月度监测、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从严跃进的角度看,房地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次发布会首次提出了“人房地钱”的四位一体监管文案,从最近的一系列监管来看,可以比较体会到四位一体监管带来的一些变化。
以老化的住宅区改造为线索推进城市更新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继续大力改造老化小区,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老化小区的改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旧小区的改造工作。
黄艳表示,2019年2019年,全国累计新开工的城镇老化小区5.9万户,惠及1088万户居民。 今年新开工改造的老小区5.3万个,涉及居民900多万户,截至7月底,已开工建设4.22万个小区,涉及764万户,占全年度目标的78.2%。
从实际效果看,实施城镇老化小区改造,完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增加养老、保育、便利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消除了诸多安全隐患,改善了老化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下一阶段,建设部将聚焦群众“赶跑”问题,在有条件的大楼安装电梯,完全推进老化小区的物业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
另外,与前几天发布的备受瞩目的《解体制限制令》相比,黄艳表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意味着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功能、提高质量,必须为城市更新划上重要底线。
今年8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关于在城市更新活动实施中防止大规模拆除建设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建设,暂缓多次改建拆除。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意见稿》的核心文案是完全告别大解体大建设,以“保存—利用—提高”为中心转移。 “这意味着旧改革告别了急风暴雨般的大解体大建设,走向和风细雨般的城市更新。 ”
李宇嘉认为,城市告别大规模解体,本质上也是告别对房地产的依赖,巩固“房地产的不收购”。 “之后,解体导致的被动住房诉求爆发,计划概念和炒房导致的房价租金上涨也不复存在。 ”
“城市更新工作才刚刚开始,还在探索中。 》黄艳表示,下一步,住建部将推进城市更新试点,探索城市更新做法途径,推出若干示范项目,积极、妥善、有序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标题:“目标确定、措施精准 “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步伐加快”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1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