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6字,读完约3分钟

江西省新闻通讯员周其芬、青昕报道说,2月10日凌晨4点30分,萍乡工务段新余探伤组厂长余航被急促的闹钟叫醒后,急忙收拾行李赶往车站。 班组今天的探伤任务是沪昆下行线k873-k860,正好13公里,时间很紧张。 大家必须乘坐5点09分的列车前往樟树,驱车赶到工地,才能完成任务,赶到晚上的列车,回到新的余生。

“春运背后的“钢轨医生”(图)”

探伤工有个很棒的名字叫“钢轨医生”,常年外出早出晚归检查钢轨的损伤,但条件艰苦,生活不规律。 这种“苦行僧”的生活对余航来说是家喻户晓的。 笔者跟着班组来到现场,亲身体验。

经过曲折到达现场是早上8点30分。 余航按照惯例进行点名分工后,强调了安全预想和工作观察的几个事项。 8点50分,班组开始上路检查铁轨。 在“滴滴”机器的警报声中,他们像扫雷兵一样小心翼翼地推着探伤器慢慢前进。 “火车来了。 请好好地下车避开车! ”就在对讲机里不时提醒大家,将近100公斤重的探伤仪被陆续抬到铁轨上,大家裹着棉袄的身上都冒出了汗珠,鞋子也在石头的一角留下了泥土的痕迹。 余航告诉笔者,今年是他参加就业的第28个春运,春运期间,列车密度增高,平均每10分钟要举起器械避开列车。 举起器具不仅需要力量,还必须用巧妙的力量观察合作。 不这样的话,容易崴脚。 钢轨探伤要求高度集中注意力和频繁的升降通道,考验大家的耐心。 如果有点烦躁,损伤的检测遗漏可能会影响车的安全。

“春运背后的“钢轨医生”(图)”

由于列车运行密度大,探伤工作进展非常缓慢。 中午12点,终于检查了5公里的线路。 “大家原地休息,吃点东西再继续干,中午就不休息了。 任务完成不了。 ’大家举起器具,拿出早上准备的馒头和饼干等食物,围在路边和矿泉水里充饥。 有时会有人说俏皮话活跃气氛,缓解工作的疲惫。 探伤是移动工作,所以到了村子后经常不进店。 中午正常吃饭是奢侈的事件。 运气好的话,可以吃快餐。 因为大家出门的时候会带些干粮,不然就只有挨饿的份了。 12点20分,大家迎着寒风精神紧张的探伤工作继续进行。

“春运背后的“钢轨医生”(图)”

17时54分,探伤组全部完成当天的检查任务,未发现损伤,大家松了一口气。 18点37分,赶上了返回新余的列车。 离新余还有40多分钟。 大家抓紧时间休息。 因为第二天早上又要早起了。 随着列车哗啦哗啦的声音,疲惫不堪的苦行僧们靠在座位上慢慢地睡着了。

“春运背后的“钢轨医生”(图)”

进入春运后,萍乡工务部加大了对钢轨状态差、关键薄弱设备的探伤力度,安排业务较好的班组利用休息时间加密探伤周期,及时发现受损钢轨。 作为被保留15年的全国青年文明史号,新余探伤组的责任是无旁贷担任此次加班检查任务。

“春运背后的“钢轨医生”(图)”

余航告诉笔者,今天是班组的第四个加班日。 班组的五个人一个也没退堂。 每天至少推着仪器走10公里。 不仔细计算的话不知道,但是春运要走300公里以上。

有人认为工人是“铁路农民”。 农民一到冬天就可以“猫冬”。 特别是春运期间,也就是前年以后很悠闲,但是工友这个时候是最忙的时候。 无论天气多么寒冷,多么繁重的任务,他们都会让自己保持在最好的就业状态,确保铁轨的稳定,让旅客安全舒适地回家过年团聚。

标题:“春运背后的“钢轨医生”(图)”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