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7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降,但稳定生产带来的供给压力依然很大。 9日,为比较有效地缓解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确保猪肉市场稳定价格工作计划》。
过去,我国猪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入行门槛太低,因此“猪周期”每两三年出现一次。
年非洲猪流感爆发后,猪的生产和猪肉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部署,多部门积极应对,根据形势变化及时组织政府猪肉储备投入,保障了重要节假日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猪肉支出的基本需求。
面对反复“发作”的“猪周期”,如何比较有效地平滑波动,控制市场的异常影响?
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有关官员表示,预案旨在使本轮政府在猪肉储备调节方面的经验方法机制化、制度化,为猪肉市场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具体来说,围绕早期预警监测、储备调节、促进政策合作,预案确定提出了一系列业务安排。
——丰富预警指标。 “生猪粮食价格比较”指标是直观反映生猪养殖价格收益对比关系的重要指标,广泛受到生猪养殖业的关注,预案仍沿用这一指标。 另外,预备方案中增加了两个指标。 一个是“母猪可繁殖的存栏量变化率”,这个指标可以大大提高风险预警和储备调整工作的前瞻性。 二是增加了“36个大中城市红肉平均零售价格”这一指标,这一指标更接近顾客的感受,可以在猪肉价格过度上涨时尽早做出预警和应对。
——调整警报区间。 区分猪的价格过度下跌和过度上涨,设立了三级警报区间。 其中,根据近年来养殖价格收益变化情况,应对猪养殖损益分岐点将猪粮价从此前的5.5∶1提高到5.8∶1,猪粮价从7∶1提高到9∶1时不进行预警,市场自发调整。
――分类设立储备。 备用方案根据政府猪肉储备的不同功能定位,通常将储备和临时储备分开设置。 国家级常规储备主要用于满足市场管制和紧急投入的需要。 临时储备是结合这一调控实践,积极借鉴其他重要商品储备建设的经验提出的,主要是在生猪价格过低、产能大幅下降时进行储存,稳定生产预期,实现较为有效的“市场依赖”稳定生产能力。 而且,储备规模比以前大幅提高,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完善的业务机制。 加强本轮猪肉市场调控工作中创新实施的跨部门协商机制,结合本轮调控实践经验,对地方政府猪肉储备规模、储备机制等相关工作提出了确定性要求,较有效地提高了中央联动、区域联动的合力。
价格高伤害农民,价格便宜伤害农民,猪产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 “价格过高时,要投入储备保障居民的费用需求,推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不让猪的生产能力过度扩张; 价格过低时,开始储藏支撑市场,为养殖场用户“定心丸”食用,不过度淘汰猪的生产能力。 ”。 相关人士表示,预案将逐步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为重要线索的重要意义,多次“上调”和“下调”猪肉价格并重,稳定供应稳定保障价格,稳定价格,促进供应稳定。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可繁殖母猪存栏量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7.6%。 该负责人预计,随着产能持续恢复,猪猪肉价格有望继续回到合理水平。 另外,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较以往有明显提高。
标题:“多部门合力缓解“猪周期”波动”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1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