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1字,读完约5分钟
随着ipo速度的加快和并购重组的审查变得严格,二级市场的“壳”生态发生了剧变,从“一壳难买”变成了“一壳难卖”。 据许多私募相关人士称,目前“壳”的买卖基本停滞。 监管加强后,许多囤积的“壳”大户急于清理干净。 但是,由于ipo加快速度和借壳上市成功率极低,买方对“壳”的兴趣降至冰点,供求失衡,“壳”市场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租用“壳”的价格比去年下跌30%至40%,去年租用“壳”的价格超过百亿元,目前最高也不过60亿元。
囤积“壳”的大户突然出现了
“最近,囤积了十几个‘壳’的资本派别冒着风声,打算大规模出售‘壳’资源,但这种现象可能更多。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新闻记者。
近年来,股权转让频繁出现资本派别的身影。 “以前的想法是,买下‘壳’后,可以放入我们旗下的投资项目,也可以进行股票担保融资。 即使运营失败,也可以转卖“壳”获利,总之可以稳定盈利”这些相关人士表示:“随着监管的加强和“壳”市场的行情越来越惨淡,囤积了很多“壳”
与此相反,租用前来咨询的“壳”的人寥寥无几。 一家私募基金组织负责人表示,最近两个月来咨询“壳牌”交易的证券公司朋友只有一个电话。 “我这里的‘壳’不少,但很少有人来听。 “壳”企业、“壳”租赁方、中介机构都不热情,首要原因是ipo的加速和“壳”租赁市场的成功率太低。 ”
一家证券公司收购业务负责人表示,前几天刚刚拒绝了借壳上市的名单,首要担忧是跨境收购很可能被否定。 “租用‘壳’的一方资质很好,同时如果时间不是很紧的话,我有说服他去ipo的倾向。 从工作角度来说,目前投行一般不愿意接触借《壳》上市的项目。 就算加入队伍,也不一定一两年就能完成。 如果不出成果,只有2,300万元的收入,无法掩盖价格。 如果做ipo项目,成功率很高,一件就有几千万元的收入。 ”
由于供求关系的逆转,“壳”市场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负责人表示,目前租用“壳”的价格比去年下跌30%至40%。 “例如,时价总额50亿元的‘壳’企业如果大股东持有40%,现在可以获得25亿元左右,但去年需要35亿元,同时也有高额的中介费用。 ”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大部分“壳”企业大股东依然强硬,不愿再让价,但部分企业大股东的心理压力已接近临界点,预计价格将进一步松动。 “但是,现在即使大甩卖,可能也没有多少买家愿意接手。 ”
借用“壳”的人很少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考虑在时间紧迫和资产注入量较大两种情况下租用壳子。
“以前,我接触过以前流传下来的领域的公司,毛利率、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很一般,领域的景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 目前,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满足借壳和重组的要求。 如果走ipo的话,可能得等一两年。 那时,企业的财务数据很难说。 因此,大股东们急于借壳的意愿很强。”上述私募基金机构的负责人表示,除了财务数据难以实现之外,由于对上市条款的赌注、资金链的紧张等因素,公司可能被迫走上借壳的道路
资产量大的企业租用“壳”的可能性很高。 深圳一家私募机构副总经理表示,大体资产的ipo审核速度相对较慢,且租用数十亿元“壳”的价格相对于上市后数千亿元的市值微不足道,公司不太关心。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借壳上市的公司极少数,大部分公司倾向于选择ipo。 ipo加速后,与借壳上市的时间差从6个月大幅缩短为1年。 并且,并购重组审核越来越严格,监管部门不仅要严查并购资金来源,同时对公司资质的考核也逐渐接近ipo。 光是严密调查收购资金的来源,就压倒了租用众多“壳”的一方。 在最近批准的收购重组的例子中,自有资金比通常占70%以上。
上述证券公司并购业务负责人表示,aib目前想承担的租用“壳”的上市项目主要局限于租用该领域企业的“壳”,同时领域还局限于生物医疗、消费品、高科技、环境保护等,电影、游戏
“壳牌”市场持续低迷
在二级市场,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来表达对“壳”企业前景的不满。 wind数据显示,进入今年以来,66只*st股涨幅为负,约占66%。 其中,14股发生“闪崩”,跌幅超过40%,27股在30%以上。
深圳一家私募机构的总经理表示,“壳”的价值未来将持续贬值,其大部分资产较差的“壳”企业将逐渐被挤出市场,其他资产漂亮、负债率低、难以整合、员工数量少的高质量“壳”企业短期
业内人士表示,迄今为止,许多“壳”企业大股东转让部分控制权,注入高质量资产,希望在“壳”上市成功后,享受股价上涨带来的利润。 但是,最近并购重组概念股大幅下跌,这些大股东的希望跌到了空。 当然,一些“壳”企业的大股东紧盯价格,继续观望。 对于借壳方来说,他们担心在这个市场环境下,借壳后,股价可能会不景气。 “壳”市场的低迷预计将大概率持续。 (记者张晓琪)
标题:“从“一壳难买”到“一壳难卖””
地址:http://www.jnsgt66.com/jxjj/5366.html